【活字本】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活字本

拼音

huó zì běn

怎么读

【活字本】的意思和解释

【活字本】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以活字排版所印刷的书。
【活字本】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活字本是指用胶泥、木块、铜、铅等刻铸成一个个单字,照书稿文义排版,然后付印的书。因排后版面可以拆散,重印时可重排使用,比较灵活,故名。我国古代活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金属活字,有木活字、泥活字、瓷活字等;二是金属活字,有锡活字、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等。最早试用的是泥活字、木活字,但是最终都为铅活字所取代。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的平民毕昇所创制。据沈括[梦括笔谈]记载,毕昇所用活字印刷的方法为,设一铁板,上置铁框,内里铺放松香、蜡和纸灰等混合物。然后用预先制成的泥活字,在铁框内按书稿内容排字,排满一板后放在火上加热,使松香等物融化,用一平板将字模面压平,冷却后即可印书。印毕,再加热,拆下活字,以备再用。为了提高效率,还可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一板印刷,一板排字。其基本原理已与近代盛行的铅字排印方法完全相同。毕昇当时已用泥活字排印书籍,效果良好,但所印内容已无从查考。元代,第一位试制、试用木活字的是农学家王祯,他在旌德县时,曾请工匠制造木活字30,000多个,两年完工。大德2年(1298),他以活字试印过他自己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全书60,000余字,不到一月,百部齐成,这是现知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其「造活字印书法」附录于[农书]之后,是介绍活字印刷术最详的一篇文献。此外,王祯还发明了轮转排字架,实行了以字就人的坐排方法,对出版事业有极大贡献。明代木活字本,有书名可考者约100余种,多为万历间印本。清人龚显曾云:「明人用木活字版刷书,风乃大盛」。铜活字在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一带流行,由于那里的富豪、商人附庸风雅,以铜铸为活字印书,最闻名的有无锡华氏和安氏。清代政府、书坊、私人都曾用活字排印出版了很多书,其中鸿篇巨制如雍正4年至6年(1726-1728)清代内府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0,000卷,是历史上用铜活字排印的最大一部类书。而以木活字排印的则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道光12年(1832),苏州入李瑶用胶泥活字排印了[金石例四种]、[南疆绎史勘本]。但最有名的则推安徽泾县的翟金生,他经30年的努力,制成泥活字100,000多个,采用宋体字,分大、中、小、次小、最小五号,试印了自己的诗集,取名为[泥版试印初编],还印有[仙屏书屋初集]及[水东翟氏家谱]。他制作活字以及印刷的经验,都记载在其族弟翟廷珍[修业堂集]中。磁活字本的刷印,始于康熙58年(1719)徐志定,徐氏印有[周易说略]、[蒿庵闲话]等。

--作者:沈津

【活字本】 图片鉴赏

活字本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