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永逸】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一勞永逸

拼音

yī láo yǒng yì

怎么读

【一劳永逸】的意思和解释

【一劳永逸】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一劳永逸」之「一」,典源作「壹」。「壹」同「一」。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语本汉.扬雄〈谏勿许单于朝疏〉。
典源
汉.扬雄〈谏勿许单于朝疏〉(据《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引)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1>,不蹔费2>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以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虽空行空反,尚诛两将军。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1) 佚:通「逸」。
(2) 蹔费:短时间的花费、费心。蹔,音ㄓㄢˋ,同「暂」。
典故说明
汉哀帝建平年间,匈奴首领单于上书,表示愿意向汉朝进见、进贡。当时正好哀帝有病在身,有些大臣们就说,以前在宣帝、元帝时,单于进见,国家就发生了变故。皇上陷于两难,与公卿们研商后,决定不允许匈奴进见。这时,扬雄上书谏言,内容是说:单于上书请求进见,而国家却不允许,与匈奴之间的仇怨就会从此开始。因而列举了秦朝以来对于匈奴问题的处理,总是花费了许多心力、财力和物力,才得以解决。并不是前朝乐于花费大量的资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为如果不经过一次的劳苦,就无法得到安逸;不花费短暂的财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宁。而匈奴一直是中新历来最大的问题,前朝一向很重视,所以现在也不应该轻视。既然匈奴愿意进见,就不应当拒绝,才能在祸乱发生之前,给予适当的处理,以遏阻边境战乱的发生。后来「一劳永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经过一次的劳苦,就能获得永久的安逸。
书证
  • 01.《齐民要术.卷三.种苜蓿》:「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 02.《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斫后复生,不劳更种,所谓一劳永逸。」
  • 03.《魏书.卷五一.皮豹子列传》:「卿等表求来年筑城,岂不更劳兵将?孰若因今兵势,即令就之,一劳永逸,事不再举也。」
  • 04.唐.杜牧〈贺平党项表〉:「是以不暂费者不久宁,不一劳者不永逸。」
  • 05.唐.陆贽〈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卿等宜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携。……一劳永逸,固不合辞。」
  • 06.《醒世恒言.卷三零.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看你枉做了个男子汉,这些事没有决断,如何做得大官?我有个捷径法儿在此,到也一劳永逸。」
  • 07.《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到底与其聘到别家,万一弄得有始无终,莫如娶到我家,转觉可期一劳永逸。」
  • 08.《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经过一次的劳苦,即能获得永久的安逸。明史˙卷二零四˙曾铣传: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亦作一劳久逸。
【一劳永逸】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经过一次的劳苦,即能获得永久的安逸。《明史.卷二零四.曾铣传》:「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如果可以一劳永逸,何不另酬一笔款项,把百姓迁徙出去呢?」也作「一劳久逸」。
【一劳永逸】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只要经过一次的劳苦,即能获得永久的安逸。
      【造句】把水管重新翻修,才是防止漏水一劳永逸的方法。

【一劳永逸】 图片鉴赏

一劳永逸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