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一瀉千里

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怎么读

【一泻千里】的意思和解释

【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形容水奔流直下,通畅快速。语本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后亦用「一泻千里」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或比喻快速下降且持续不停。△「一落千丈」
典源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据《全唐诗.卷一七一.李白》引)淮南望江南1>,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2>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3>中流,千里泻吴会4>。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讼庭垂桃李,宾馆罗轩盖。何意苍梧云,飘然忽相会?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背。独立山海间,空老圣明代。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当结九万期,中途莫先退。

(1) 淮南望江南:分处淮南道和江南道,隔江相对。唐太宗贞观时代以「道」区分天下,其中淮南道与江南道中间隔着长江,以北为淮南,以南为江南。
(2) 宗英:族中杰出的人。
(3) 豁:音ㄏㄨㄛˋ,割裂、裂开。分割成二地。
(4) 吴会:指吴地,地在今江苏省。
典故说明
「一泻千里」意思是水势奔流直下,通畅无阻。词目中的「泻」,即有水势向下急流之意,所以会用「奔泻」、「倾泻」来形容水势。当水势极大时,水流就可以绵延而畅通无阻。在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中,看到诗人用「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来形容他与从弟二人分处两地,虽仅一江之隔,却彷佛有千里相对之遥。正因长江自穿过三峡后,即一路宣泻而下,诗人用「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来形容滚滚长江,畅行无阻地奔流千里到东海,所以诗人眼前的形单影只,藉滔滔而下的东逝水实景,发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中的「千里泻吴会」诗句,就被认为是「一泻千里」的典故来源。后来「一泻千里」用来形容水奔流直下,通畅快速;亦用来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后世也有用「一泻千里」比喻行情快速地下降。
书证
  • 01.宋.陈亮《陈亮集.卷二一.书.与辛幼安殿撰》:「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足多怪也。」
  • 02.明.归有光〈上万侍郎书〉:「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
  • 03.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 04.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其文如源泉奔放,一泻千里,又如园林得春,群芳组绣,读其文信然。」
  • 05.《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
  • 06.清.黄宗羲〈唐烈妇曹氏墓志铭〉:「此如黄河一泻千里,非积石、龙门、吕梁之险,不足以见其奇。」
  • 07.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坡诗放笔快意,一泻千里,不甚锻炼。」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水的奔流通畅快速。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比喻行文畅达,气势奔放。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其文如源泉奔放, 一泻千里。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坡诗放笔快意,一泻千里, 不甚锻链。比喻口才的雄辩。如:他一上场就口若悬河,一泻千里,逼得对方百口莫辩。
【一泻千里】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形容水的奔流通畅快速。如:「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比喻行文畅达,气势奔放。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其文如源泉奔放,一泻千里。」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坡诗放笔快意,一泻千里,不甚锻链。」比喻口才的雄辩。如:「他一上场就口若悬河,一泻千里,逼得对方百口莫辩。」
【一泻千里】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形容水的奔流通畅快速。
      【造句】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 比喻行文畅达,气势奔放。
      【造句】他写的文章像源泉奔放,一泻千里。
  • 比喻口才的雄辩。
      【造句】他一上场就口若悬河,一泻千里,逼得对方百口莫辩。

【一泻千里】 图片鉴赏

一泻千里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