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破窗效應

拼音

pò chuāng xiào yīng

怎么读

【破窗效应】的意思和解释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James Q.Wilson及George L.Kelling提出,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栋有少许破窗的房子为例,如果那些窗户不被修理好,很有可能将会有破坏者打碎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房子内,如果发现无人则占用那里,也许就住下来或者在室内放火。又可以想像一条人行道,有些垃圾堆积起来,不久就会有更多垃圾堆积。最终人们甚至开始丢下许多家庭垃圾。因此破窗理论强调着力打击罪行,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罪案。

阶段


此理论描述了社区失序的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 第二阶段: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 第三阶段: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 第四阶段: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 第五阶段: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预防


  就上述社区失序的情况,Kelling与另一学者Coles于1996年提出「修补破窗」。他们认为执法者应紧密留意及控制高危群组,尽早识别高危险份子,另外要保护守法的青少年,同时要促进居民参与维持公众治安及协调社区内不同的团体处理治安问题。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