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楊華

拼音

yáng huá

怎么读

【杨华】的意思和解释

【杨华】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生平

  杨华(1906-1936),本名杨显达,笔名杨花、杨器人。1906年出生于我国台湾省台北,17岁时迁居屏东,此后即定居屏东,直到1936年去世。因为家境贫困、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刻苦自修后到私塾当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人生观以及文学观,拥有深厚的汉文根柢,以教授汉文维生。

  有少量汉文诗传世,多半是1924年在「砺社」时期所作。1926年,杨华参加「台湾民报」的徵诗活动,以〈小诗〉获得第二名,正式步入诗坛,但日本人一直视其为不稳分子。

  1927年2月5日,杨华因违法被捕入狱,监禁在台南刑务所,在狱中创作53首诗,题名为《黑潮集》。与张我军、赖和一样,坚持使用中文创作,也,率先尝试以台语创作,如〈女工悲曲〉。

  1936年,因时局困迫,贫病交织,悬梁自尽。被喻为「新文学的薄命诗人」。

文学创作

  杨华受到泰戈尔、冰心以及日本俳句的影响,多以短诗形式创作,最少两行,至多六行;诗风清新自然,兼具抒情与哲理,含蓄动人。由于本身汉学涵养深厚,熔铸新词十分顺手,意象也轻巧鲜活。

  杨华的创作走左翼政治路线,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抒发小人物的心声,诗中洋溢着为弱者和受侮辱者抗议伸冤的人道精神,对于殖民统治的非正义性有深刻的描述。

作品

《心弦集》52首、《晨光》59首,皆为小诗。

《黑潮集》53首诗,多半是自励自勉和抵抗日本殖民的诗作,从这组诗,可以看出他个人的窘迫、人生的种种磨难,也反映了殖民地台湾社会共同的悲哀。名为「黑潮」,或许是对所处时代社会的象徵,暗喻有着一股难以抵抗的黑暗势力存在。

〈一个劳动者的死〉

〈薄命〉

评价

  陈芳明说:『(杨华)诗的表现极柔弱,以灰色笔调描摹自己的心境,看他的诗彷佛只有下沉而无上升,读他的诗令人陷于绝望悲观的情绪,很难看到希望,用悲观的语调表达对时代现实社会的不满。』

  然而,杨华诗又能够在柔弱中见刚强,在哀怨中现勇气,写出了日据时代一般民众的心声,这正是当时主张「文学就是社会缩影」的写实主义手法。

参考资料

彭瑞金:[〈杨华:用生命控诉贫穷的诗人〉 外部连结

【杨华】 图片鉴赏

杨华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