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動輒得咎

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怎么读

近义词

跋前踬後

【动辄得咎】的意思和解释

【动辄得咎】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辄,总是。咎,罪过。「动辄得咎」指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语出唐.韩愈〈进学解〉。
典源
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1>,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1) 跋前踬后: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见「跋前踬后」。
典故说明
韩愈是唐代闻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犯怒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以抒己愤。该文采问答方式,以国子先生喻己,假托学生之言,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韩愈)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进退两难,而屡遭贬谪。后来「动辄得咎」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书证
  • 01.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源)
  • 02.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今伊川、晦庵二先生,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弘,学非不粹,而动辄得咎,何也?」
  • 03.清.沈起凤《谐铎.卷四.财戒》:「寒乞儿,汝一介穷骨,妄觊妻妾之奉,宫室之美,以至钻穿钱孔,动辄得咎,孽由自作,不可活矣。」」
  • 04.《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富翁满面怒色道:『我实对你说罢,你把菜钱还我就好了。』」
  • 05.《清史稿.卷四二二.徐继畲列传》:「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十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动辄得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动辄得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一有举动就会受到责难。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
      【造句】严苛的主管常令部属有动辄得咎之感。

【动辄得咎】 图片鉴赏

动辄得咎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