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殷鑒不遠

拼音

yīn jiàn bù yuǎn

怎么读

【殷鉴不远】的意思和解释

【殷鉴不远】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殷商灭亡的教训,近在眼前。语出《诗经.大雅.荡》。后用「殷鉴不远」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典源
《诗经.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文王1>曰:「咨2>!咨女3>殷商4>。人亦有言:『颠沛5>之揭6>,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7>。』殷鉴8>不远,在夏后之世。」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2) 咨:表示感叹的语气。
(3) 女:你,通「汝」。
(4) 殷商:此指纣王。
(5) 颠沛:偃仆、倾倒。
(6) 揭:显露、揭露。
(7) 拨:破败、败坏。
(8) 鉴:同「监」,镜子。引申为可作为警戒、警惕的事。
典故说明
《诗经.大雅.荡》这首诗是周代末年的诗人,借托周代初期的贤君周文王斥责殷商的暴君无道,荒废政事,不问民间疾苦,用以讽刺劝戒周厉王,同时强调要以商代灭亡的历史为借镜,希望君王能及时醒悟。「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意思就是说: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后来「殷鉴不远」被用来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书证
  • 01.《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源)
  • 02.《后汉书.卷七零.郑孔荀列传.郑太》:「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 03.《魏书.卷一零零.高句丽列传》:「琏惑其左右之说,云朝廷昔与冯氏婚姻,未几而灭其国,殷鉴不远,宜以方便辞之。」
  • 04.《晋书.卷一零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 05.《旧唐书.卷七一.魏徵列传》:「若策名得地,则九族荫其余辉;委质非人,则一身不能自保。殷鉴不远,公所闻见。」
  • 06.《资治通监.卷五九.汉纪五一.灵帝中平六年》:「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夏后之世。后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晋书˙卷一零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夏后之世。」后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晋书.卷一零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 图片鉴赏

殷鉴不远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