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沆瀣一氣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怎么读

近义词

通同一气、通合一气

反义词

各怀鬼胎、泾渭严分

【沆瀣一气】的意思和解释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后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臭味相投」
典源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杜审权,大中十二年知举,放卢处权。有戏之曰:「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 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
(2) 崔沆:?~公元881,唐博州人,字内融。崔铉子。累迁中书舍人。僖宗时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黄巢军陷京师,匿张直方弟,被杀。沆,音ㄏㄤˋ。
(3) 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详。瀣,音ㄒ|ㄝˋ。
典故说明
唐僖宗乾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后,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沆」、「瀣」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于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后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书证
  • 01.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源)
  • 0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运军运弁沆瀣一气,州县惟恐误兑,势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 03.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庄奇鹏)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沆瀣,夜间的水气。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孽海花˙第三十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沆瀣,夜间的水气。唐时崔沆为主考官,录取了崔瀣,人们因此笑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宋.钱易《南部新书戊》。比喻气味相投,后多用于贬义。《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比喻志同道合,气味相投。多用于贬义。
      【造句】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故事

据说,唐僖宗时,有一个官员,名叫崔沆,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乾符二年,他被派当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试事宜。这次应试的人中间,有一名叫崔瀣的,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了。别人见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职也特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怀疑:「崔沆和崔瀣,有特殊关系吧?」有人更进一步的断定:「那还用说,瞧他们两个的名字就明白了!」俏皮的还加以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科举时代,应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

解释

比喻彼此臭味相投。

词意

近义词

气味相投/狼狈为奸/朋比为奸

反义词

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冰炭难容

造句

这几个小偷,原来是沆瀣一气的,怪不得都守口如瓶,不肯招认。

【沆瀣一气】 图片鉴赏

沆瀣一气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