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不堪】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狼狽不堪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怎么读

近义词

狼狈万状

【狼狈不堪】的意思和解释

【狼狈不堪】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两难。※语或本《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马超》。后亦用「狼狈不堪」来比喻身心疲惫困顿。
典源
※《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马超》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1>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2>。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1) 超:马超(公元176~222),三国蜀右扶风茂陵人,字孟起,马腾之子。东汉末随其父起兵。献帝建安十六年攻曹操,兵败,还据凉州,后为杨阜所逐。时刘备攻益州,马超请降。后累迁蜀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为斄乡侯。卒諡威。
(2) 张鲁:东汉末沛国丰人,生卒年不详。字公祺,张道陵孙。献帝初平二年据汉中,以五斗道招聚群众,自号「师君」。汉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往附民众甚多。建安二十年,曹操出兵征伐,张鲁出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卒諡原。
典故说明
「狼狈」相传是两种外形很相似的动物。根据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狈的前脚非常的短,因此一定要骑在两只狼上才能行走,没有了狼,狈就无法行动。所以后人常将处境困顿窘迫的情况称为「狼狈」。《三国志》一书叙述到,马超率兵进攻陇上各郡县时,获得回响而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接收其部众,后来更自称征西将军。韦康的旧部属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不服马超,便合谋夺回政权。杨阜和姜叙先起兵于卤城,马超率部队前往攻打,久攻不下;梁宽、赵衢则趁马超出兵之后,紧闭冀城大门,以致于马超不得入城。一时之间,马超进退不得,处境十分窘迫,只好前往汉中,投靠张鲁。「狼狈不堪」即可能从此处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两难。或比喻身心疲惫困顿。
书证
  • 01.宋.朱熹〈与政府劄子〉:「近于三月六日视事之际,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仆,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 02.《好逑传.第一回》:「这韩愿情急,追赶拦截,又被他打得狼狈不堪。」
  • 03.《济公传.第一七回》:「道济,你这个乱子惹得可不小!你把那秦相爷的管家大人打得这样狼狈不堪,这还了得吗?」
  •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提调狼狈不堪,到了岸上,见了钦差,回完了公事话,正要诉苦,才提到了『海航管带』四个字,被钦差拍着桌子,狗血喷头的一顿大骂。」\\u001a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两难,不知所措。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 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比喻身心疲惫困顿。宋˙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仆,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两难,不知所措。《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比喻身心疲惫困顿。宋.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仆,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 图片鉴赏

狼狈不堪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