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那爛陀寺

拼音

nà làn tuó sì

怎么读

【那烂陀寺】的意思和解释

【那烂陀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那烂陀寺,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施无厌寺,为中印度的古佛寺名,位于古摩竭陀国境内;其地在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相传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语Sakráditya)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语 )建立本寺,历代相继增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的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我国唐代玄奘曾留学于此。
      此寺的由来及沿革,据〔大唐西域记〕卷九的记载:这座寺院本来是庵摩罗园,后来有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来供佛,作为讲经说法的场所,佛陀即于此处说法三个月,诸商人闻法而证圣果。佛涅盘后,此国鍱迦罗阿逸多(即帝日)王敬重三宝,卜占此地为福地,即兴建为佛寺。
      至于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一说佛陀前世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悲愍众生,善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取以为寺名。
      又据〔大慈恩三藏法师传〕卷三记载:本寺于七世纪时为印度第一大寺,僧徒达万人,修学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及术数等。盖本寺初为唯识学派之中心,其后演变为密教之一大中心。大乘有宗的论师如护法、坚慧、光友、胜友、戒贤、智光等人均曾先后于此讲学,或担任本寺住持。当时由印度来华之佛教诸师如善无畏、金刚智等也曾修学于本寺。此外,远自我国及东南亚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有我国的玄奘、义净、荆州道琳、太州玄照,拜州道生及新罗之慧业等。
      公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此寺亦顿告衰微;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到一九一五年,印度考古部门开始对此寺作有系统的发掘工作,并成立了印度那烂陀博物馆,以保存出土之文物制品等。

--作者:蔡缨勳

【那烂陀寺】 图片鉴赏

那烂陀寺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